本屆網上招聘會共有129家企業參加,招聘崗位近千個,吸引近3萬人投遞簡歷。其中出版類企業36家,發布職位181個,個人投遞簡歷14932份;印刷類企業46家,發布職位239個,個人投遞簡歷4349份;發行類企業10家,發布職位39個,個人投遞簡歷1388份;媒體類企業37家,發布職位162個,個人投遞簡歷7327份。
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本屆網絡招聘會參會企業總數比上一屆略有下降,共減少了11家。企業發布的職位數、需求人員數也都有一定的下降。而上網瀏覽量則創歷年新高,達到266720人次,供需比達到1:50左右,這是歷屆招聘會中競爭最為激烈的一次。
求職者中,占據大部分比例的是應屆生。今年企業針對應屆畢業生的職位數量和招聘人員的總數比去年分別增長53%、57%,有300個崗位向應屆生開放。特別如媒體傳播、市場營銷、經營管理、技能操作等各類對經驗要求不高的職位,大多接納應屆生。
此外,雖新聞、出版、媒體等招聘數量下降,但印刷類企業總數以及發布的職位數都比去年有增長。市場開拓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長量大,其中有一半市場營銷類職位針對高素質的應屆生開放。
應聘者求職難,企業招聘也不容易。影響“求職成功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供需錯位原因:
第一,企業需求與求職意向的錯位。目前企業需求較多的前五類職位分別是:印刷市場開發、印刷操作、文史編輯、新聞采編、印后制作人員。
第二,經驗門檻的錯位。企業對應屆畢業生或在校生的需求是18%,然而投遞的簡歷中,應屆畢業生和在校生共占54.8%,可見應屆生求職的矛盾比較突出。雖然這些畢業生大多來自名校和國家重點高校,如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外國語學院、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大學等,然而用人單位對此并不“感冒”。部分企業表示,他們招聘的崗位主要針對成熟、資深人才開放。
第三,供求錯位。行業內大多企業對男女性別要求較為平均,但在應聘人員中,性別比例女性明顯高于男性,約為2:1。行業內,除印刷類公司,新聞出版行業似乎是出了名的“陰盛陽衰”。從需求看,無論是為了協調男女比例,或職位需要也好,指定招聘男性的職位與指定招聘女性的職位數為5:1?梢娫谛詣e上,市場供給和企業需求還是有一定差距。相對來說,男性求職者之間的競爭壓力較小,應聘成功的機會要大得多。
主辦方表示,針對這三類問題,他們也經常與企業積極溝通,將求職者數據反饋給企業,讓企業認識到招聘的情況,希望在經驗、性別等方面,能通過企業招聘要求的調整逐步提高成功率。數據還顯示,高學歷、有1-3年工作經驗、年齡在25-35歲之間的求職者應聘的成功率很高。
技術、復合人才弱市中“吃香”
采訪中,記者發現了一個現象:業內都知道出版社編輯緊缺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每次上網投遞該類崗位的求職者最多,但是1:80的競爭依舊不能讓出版社招到優秀的編輯人才。原因是什么呢?
交流中心任老師告訴記者,如今編輯的薪水大多以底薪加出版銷售提成構成。從中可以看出,編輯已不僅僅是名文字工作者,更是位市場營銷高手。企業缺乏的是有策劃以及營銷工作經驗的復合型編輯人才,要求能策劃出符合中國讀者口味的圖書主題、擁有作者資源、獲得良好的市場反響和銷售收入。在講究眼球效應的時代,策劃、設計、銷售本領,都是出版社招聘時考驗的重點。大多數應聘者對編輯職位青睞有加,普遍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也不乏碩士博士和海歸,但高層次的策劃編輯,如圖書策劃編輯、高級新聞編輯等職位,符合要求的求職者很少。
近階段招聘的另一亮點是印刷技術人才。從機長到輔助工等技術類職位需求量大,應聘者卻不多。印刷技術類崗位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雖然不高,但對技術等級有一定要求,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高技能操作人才明顯供不應求。大專以上學歷,2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熟悉印刷機器,年齡在40歲以下的人才是企業追尋的目標。
|